廟祝幾錢一個月?

小明上星洲系列(二)

今日《海峽時報》本地版頭條,提及志願機構高層收入問題。新加坡政府規定,所有機構內受薪員工若年薪超過十萬新幣(約港幣61萬)必須呈報,而將此資料公開後,記者發現有志願機構高層年薪可高達三十萬新幣(約港幣185萬)。而當中牽涉的機構和職員,亦包括因為帳目不清而鬧上法庭的國家腎科基金(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NKF)的顧問腎科醫生、年年在電視台搞籌款晚會要藝人踩火炭喝滾油的仁慈醫院的明義法師,和兩間超級教會(mega church)的主任牧師。

而兩間牽涉在內的教會,New Creation Church主任牧師Joseph Prince懷疑是教會呈報唯一年薪高達五十多萬新元(約港幣超過300萬)的職員,而城市豐收教會(City Harvest Church)的主任牧師康希(Kong Hee),亦曾經因為類似醜聞,早於2005年象徵式支薪一元,維持的是自己開設時裝店和出外講道、寫書的收入,當然少不了太太何耀珊(Sun Ho)在美國跳艷舞的酬金。康希更在自己職業一欄,狠狠地由「牧師」改成了「商人」,自己每次講道穿的衣服就是自己服裝店的貨色,自己則成了一道活招牌。

而NKF的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更理直氣壯地說:「我們請的是全職醫生顧問,薪酬當然要和公立醫院掛勾,否則很難請到好員工。就算不是專業職位,在商言商,用個好一點的價錢請個好員工,有何不妥?」

基本上,口吻和投資銀行在金融海嘯後仍然支付高層巨額花紅仍不覺得羞恥一樣。一樣是市民的血汗錢,在投資銀行敗了在高層來說是「投資風險」與人無尤;在志願機構開一張這樣的糧單,出錢的是每個月跟著神的旨意作十一奉獻的虔誠信眾或者是政府公帑,或多或少都總有些道德爭議。

尤其是,某年某月某日,我在嗇色園應徵物理治療師,出的人工仍然是醫管局水平卻沒有現金津貼,道長們卻穿著全絲質道袍,拿著塵掃說句「I 拂 u!」替人祈福消災,真人網上服務任君選擇,一律憑億萬裝修勁收400元一次,一個崩也不能少。除了嘆一句「專業何價」外,更令我明白到,想自己值更高的價錢,專業人員真的不可以再於志願機構(又即善堂)打工。

因為,為自己爭取的一分一毫,要抵得住公眾和良心的責備。難怪廟祝現今也改行叫自己作商人了。

延伸閱讀:王迪詩《蘭開夏道》「篤手指與印銀紙

Leave a comment